他们是非遗技艺的守护者,用工匠精神延续光影文脉;他们是返乡创业的带头人,以为民初心引领致富之路;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,凭创新思维点燃创业星火……这些看似迥异的人生轨迹,却因一抹共同的底色相连——他们都曾身着戎装,在“八一”军旗下许下忠诚誓言。如今,他们在创业新“战场”上重整行装,以军人品格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奋斗诗歌。
●范正安:以军人本色守非遗,用皮影光影传文脉
岱庙西临的泰山皮影剧场里,锣鼓铿锵,唱腔激越。幕布后,80岁高龄的范正安双手舞动皮影,双脚协调敲打乐器,口中唱词流淌,汗水在灯光下闪亮。幕前,《石敢当大战恶狼精》光影翻腾,观众喝彩如潮,这便是他独步天下的“十不闲”绝技,一人即一台活着的泰山文化化石。
在范正安心中,自己始终是那个1965年入伍的战士。6年军旅生涯,他辗转各地为官兵演出,皮影技艺早已融入血脉,更熔铸了军人特有的精神烙印:“部队教会我如何爱国爱党,这信念一生不渝。”
退役后,范正安在地方宣传队继续皮影戏演出。他带着行头走街串巷,老人过寿、新人成婚,哪里有需求,他就把皮影戏台搭到哪里。范正安还视自己为永不离阵的士兵,即使脱去军装,也未曾中断为部队慰问演出的脚步。这位退役多年的老兵,至今仍是老兵群体中的“积极分子”,部队的熏陶早化为生命底色。
退休后的范正安反而更忙了,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的他,开启了一条“非遗创业路”,将战场移至文化传承一线,让泰山皮影走出泰安,走向世界舞台。“就像部队攻坚,非遗传承也得主动出击。”他带着团队开发皮影文创,把石敢当、泰山松等元素融入设计,让泰山皮影走进年轻人的生活。
范正安认定,身为共产党员与退伍军人,肩上担子比一般传承人更重。正是部队锤炼出的坚定信念与坚韧,支撑他60年如一日守护这门技艺。如今全国能完整演绎“十不闲”者,仅范正安师徒几人。八十高龄,他依旧能独立演满两个小时。幕布后汗水浸透衣衫,幕前皮影翻腾如飞——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,更是军人意志无声的宣示。
泰山皮影在范正安手中翻飞了半个多世纪,仿佛那幕布上的英雄影子也注入了军人魂魄。舞台灯光照亮皱纹如刻的侧脸,汗水滴落处,恰似当年军营中的青春光芒。从军营到皮影舞台,范正安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,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融入非遗传承事业中。“军装脱了,党员和战士的本分不能丢。”这位老兵用光影证明,坚守如军魂,传承即担当。
范正安本人提供
●张廷华:从标兵班长到“菌业先锋”,返乡续写军人担当
清晨的东平湖笼罩在薄雾中,张廷华已完成晨跑,蹲在菌棚里查看木耳长势。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,从他13年前回乡创业起就从未间断。“在部队养成的生物钟,改不了喽。”他笑着拍拍裤子上的泥土。
张廷华本人提供
1992年,18岁的张廷华怀着对军营的向往走进部队。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,他在训练中主动加码,成为标兵班长;抗洪救灾时跳进2米深的沟渠,连续奋战23小时。5年的军旅生涯,不仅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,更养成了他做事果敢、敢闯敢拼的性格。
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军人品格,让张廷华在1997年退役后的人生新战场上屡创佳绩。从运输司机到创办东平县中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创业者,他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。2013年回到家乡商老庄乡八里湾村时,看到乡亲们守着传统食用菌种植却难以致富,他决定再次创业。
而这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。土地流转遇阻,张廷华挨家挨户走访动员;资金短缺,他变卖县城房产筹集资金。在质疑声中,他建立起山东源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推行“订单种植+兜底收购”模式,将16个标准化种植大棚以成本价租给农户,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。为打开销路,他背着菌包走遍山西吕梁、安徽安庆、江西井冈山等地,根据当地气候,研发不同菌种,跑来了大量订单。
市场是最好的“试金石”。2023年,面对市场波动,张廷华敏锐地转向精深加工,引入即食木耳生产线,开发出鲜脆爽口的即食木耳零食,构建起从菌种培育到食品加工的产业闭环。眼下,他主动拥抱电商浪潮,直播间里讲解菌种培育的“新农人”形象让人眼前一亮。如今,企业年销售菌包超1000万袋,与胖东来等商超达成供应意向,并带动6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,曾经的困难乡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从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到菌棚里的精耕细作、市场博弈中的运筹帷幄,对张廷华来说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军人本色。“让乡亲们有事做、有活干、有钱赚,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。”如今,他正带领团队开展菌类食品研发,立志让“中国食用菌”走向世界,在家乡的热土上续写军人担当。
●柴腾鲲:军营重塑自我,叛逆少年变身创业先锋
再过几天,雪鹏果业总经理柴腾鲲的第12家水果门店就要开业了。从过去的叛逆少年到如今在泰城拥有十几家店面的创业先锋,柴腾鲲将蜕变归功于那身橄榄绿:“部队是我的根,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
在熙熙攘攘的科山路上,一家店面整洁、整齐摆放着琳琅满目新鲜水果的门店,吸引了周围不少居民前来采购。店内货架陈列规整,职责分工按“班排制”量化执行。“店面管理制度源自部队纪律,明确责任、高效协同是成功的关键。”柴腾鲲认真检查着货品,言语间透露出军人特有的严谨。
柴腾鲲本人提供
别看现在的柴腾鲲说话做事沉稳干练,谁能想到,他曾经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“问题少年”。“当时年纪小,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,整个人比较浮躁,打架斗殴也是家常便饭,家里也拿我没办法。”柴腾鲲说,在大家都认为他没出路的时候,部队这个大熔炉锻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他。
部队3个月的新兵连开启了柴腾鲲的“变形记”,每天的体能、战术、队列训练,硬生生地将100公斤的他变成了70公斤的精干模样。在新兵连最后一天的恳谈会上,战友们的走心交谈,让他开始学着反思,慢慢沉淀下来,尝试融入集体。柴腾鲲感慨地说:“两年的军旅生活不但磨砺了我的性格,也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,让我渐渐成长为一个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男子汉。”
退伍后,走上创业道路的柴腾鲲卖过袜子、首饰,开过服装店,经营过瓦罐小吃,但一次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他数次折戟却从未言弃。“军人字典里没有‘认输’!”凭借着军营锤炼的韧劲,2015年,柴腾鲲成功开办了第一家水果店。随后,在他的努力下,经过10年时间,店面扩充到十余家,安置就业人员几十人。
回望创业之路,柴腾鲲说,从军的经历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。作为退伍老兵,他将积极投身公益活动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退伍不褪色”的本质。
中华泰山网记者:杨文洁刘小东李皓若摄影:陈阳